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百日维新”和“新政”比较 “百日维新” 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百日维新”和“新政”比较

 

“百日维新”

清末“新政”

 

甲午战后,列强纷至沓来,光绪痛感国事危艰,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画上了黑色休止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设立制度局,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旧机构,裁撤冗员,提高行政效率。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设立农工商机构,编制预算决算。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军。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派人出国留学。建立法律制度等。

 

庚子国变后,慈禧太后恐民心丧失,统治难以为继,于1901年1月,颁布上谕,实行改革。五大臣出洋、仿行立宪、皇族内阁接踵而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新政终究“花开不复久”,走到了尽头。“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整顿吏治。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工厂,承认私人财产合法。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改革军制。废除科举,设立新式学堂,提倡出国留学,颁行癸卯学制。编纂新法典,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效西方建立司法制度。

 

 

从材料中提取“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示例 论题1: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都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阐述:甲午战后,列强对华加大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采取了降俸、增加商税的措施,但官员将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阶级矛盾激化。 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烧伤抢掠,罪恶累累,民族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赔款加大对人民的剥削,人民反清情绪高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官员会指导集体农庄的农民具体种什么、何时种、施多少肥、何时收割等,但统计收成(见下表)时,结果却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因为

类别

土地面积占比

粮食产量占比

集体农庄

97%

75%

私人土地

3%

25%

 

 

A. 农民丧失生产分配自主权

B. 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

C. 集体农庄机械化程度偏低

D. 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衡

 

查看答案

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

A. 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B. 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C. 全面推行余粮征集制

D. 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查看答案

近代英国国王财力不足,这在宫廷服饰上有明显的表现,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英国王室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展开

B. 英国国教建立

C. 君主立宪制确立

D. 受到法国影响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亲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 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 前者反封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