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孙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

(2)为了巩固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3)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4)“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中华民国。 (2)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3)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意义:国内:①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国际:①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②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 (1)依据所学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回答。 (2)依据所学从《临时约法》的性质以及反封建和推进民主政治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抗日战争国际和国内意义回答即可。 (4)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坚持一个中国”回答;第二小问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

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5分)

2)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但为避免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专

制,又采取了一些分权的措施。以图示12这两个国家的政体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

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请回答: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1998年长江出现百年一遇的洪灾,广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勇战洪魔。这一行动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哪方面的内容

A.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 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D. 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B. 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C. 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D. 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查看答案

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