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之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
A.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 开创了用现代化史观研究的新视角
C.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D.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儒家思想正统化
B. 小农经济的发展
C. 专制制度的加强
D. 科举制度的僵化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这说明了
A. 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
B. 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
C. 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
D. 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
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 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 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
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 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