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

材料三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的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

 

(1)不同主张: 责任承担者: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 救济对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对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 (2)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解析】 (1)从材料一、二的信息可以看出两者主张的不同。从材料一“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和材料二“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所有的人”可以看出两者在责任承担者和救济对象方面的不同。 (2)对社会救济举措的评价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辩证分析。积极: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消极: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条款,部分如下:第12、14条: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据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各自特点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司马迁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意,成就了《史记》这史学丰碑,引得后世史家争相仿效。这说明

A. 史家阅历决定其史识之境界

B. 史著的写作方法决定其影响

C. 儒家观念影响着史著的写作

D. 史著贯穿着史家对规律的把握

 

查看答案

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多边协定,但没有组织基础。而世贸组织管理实施的贸易协议与协定具有长期性和正式性,在国际法上比多边政府协定的关贸总协定更具有效力。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 区域集团化暂时停顿

D. 国际格局发生剧变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逐渐打破那种非友即敌的外交模式,“伙伴关系”被许多国家所接受,这种关系非敌非友,可以在利益一致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这反映了(   

A. 多极化发展弥合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B. 国家间综合国力差距逐步缩小

C. 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D. 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已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