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

起点时间

主要的主张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7年七七事变

部分中国学者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国际上大部分学者

 

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

部分欧洲学者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

部分前苏联和俄罗斯学者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部分欧美学者

 

 

——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观反思》等

(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1)原因:二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涉及的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二战分期的难度大;二战由局部扩大至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较难认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都可能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 (2)评分说明:学生任意选择一种观点并阐释理由充分正确即可得分。 观点示例1: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 理由:①日本是法西斯阵营三大轴心国之一,日军早于德、意最早发动了法西斯侵略战争,亚洲战争策源地最早形成。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抗战,事实上已成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独立抗击日军侵略,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既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而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如果承认二战以亚洲战场日军无条件投降为结束标志,但不承认亚洲战场的起点(九一八事变)是二战的组成部分,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因此,二战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逐步扩大至世界,二战始于亚洲,也结束于亚洲。 观点示例2: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两个,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理由:①二战真正成为世界性大战是有一个过程的,简单地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或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作为二战起点,都不足以阐明这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复杂性。②二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每个战争策源地都有一个战争发动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地区日本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1939年德国侵入波兰是欧洲地区德国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③只强调欧洲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只强调亚洲战场是二战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如果承认二战有两个起点,才能准确阐明二战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才更符合历史实际。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由于二战的过程和规模、以及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都可能对各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中选择任何一种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理由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一1979年,是我国住房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根据相关资料,国家在这30年内投入374亿元巨资建设住房引旦仍不能满足城镇职工居民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的福利分房制度,国家和企业为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背上了沉重的包祇,延缓了我国住房建设的进程。从1978年开始,国家和企业一方面增加住房投资,加快住房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开始探索改革住房制度。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住房改革要走商品化的路子,从而揭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幕。1982年,国家有关部门设计了“三三制”的补贴出售新建住房方案,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承担1/3,并在郑州、常州、四平、沙市试点。1985年,住房制度改革从“三三制”售房转向租金制度改革的研究和设计。

——摘编自谢然浩《中国住房商品化2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

美国

18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出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货物都须英国船只载运

1789年,通过第一部贸易保护法令《关税和吨位法令》

1700—1722年,逐步废除本国制造品出口关税,提高外国商品进口税

1828年,提高进口税;1890和1897年,将平均关税水平提升至50%和57%

1815年,通过《谷物法》,限制谷物进口

1830年,通过《霍利一斯穆特法》,大幅度提高关税

1846年,废除《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60年,取消所有贸易和关税限制

1932—1939年,先后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

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在英帝国内降低关税,对外一致提高关税;次年,通过《保护关税法》,放弃自由贸易原则

1947年,倡导达成了以推进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关贸总协定

1971年,尼克松宣布对进口物品一律征收附加税,表明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換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特折点作用。

——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细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A. 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查看答案

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雅典之所以伟大,是不是因为有劳雷恩银矿?波斯帝国获得东方各地长期积累的贵重金属,亚历山大大帝将秘藏的贵金属扩散,那是不是促进了地中海沿岸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迦太基与罗马争霸的历史?欧洲中世纪长期停滞,是不是因为贵金属极度匮乏?”该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可以用来解释的历史事件是

A. 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发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