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

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A. 强调法治

B. 强调德行修养

C. 重视教育

D. 人性本善

 

B 【解析】从材料看,二者都强德行修养,这是共通的地方,B项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这表明

A. 集权行政体制建立

B. “礼治”逐步让位于“法治”

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 商鞅治国立足普通民众利益

 

查看答案

(题文)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 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 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 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是月也,(天子)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於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这里的“工师”是

A. 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 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 监督市场经营的官员

D. 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

A. 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 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

C. 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 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是

A. 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

B. 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C. 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

D. 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