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走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是如何修正这一模式的弊端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工业服务。 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观点,总结,逻辑(至少从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 示例一: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论述: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总之,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发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示例二:观点: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论述:经济方面,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西方国家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政治方面,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在欧美广泛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世界角度),工业革命浪潮进一步席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工业革命是一个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引起了世界的深刻变化。 示例三: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论述与示例二基本相同)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思考回答。 (2)本题属于开放型论证试题,首先依据材料二从“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发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或者从“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的角度提取观点,论证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思想政治以及社会观念等变化的角度分析回答,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他已经接受了西方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的民族主义学说,“宣杨放弃个人权利,以国家至上的集体主义价值为本位,提倡民族国家主义”……他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是中国人’之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民族主义之发达之既极,其所以求增进本民族之幸福者,无有厌足。……知他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浅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材料二德意志民族主义特殊的国情造就其必须经过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两步才能最终实现统一:17——18世纪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实现了德意志文化上的统一,而拿破仑战争的爆发,促使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转变为政治民族主义,它促成了德意志民族反对异族统治和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之后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民族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德意志最终实现了统一……而这种民族主义使统一后的民族国家难以建立民主政治,结果带上了军国主义色彩,从而使民族国家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特点。

—《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梁启超民族主义相比,德意志民族主义中出现的新特点,及对德意志国家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到30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

A. 逐渐以想象为其特征

B.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 在发展中呈现融合性

D. 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

 

查看答案

下图为漫画“隔岸观火”,反映了1995年,墨西哥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的情况。该漫画意在主要说明

A. 墨西哥金融危机波及到美国

B. 墨西哥是自由贸易区受害者

C.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引发危机

D. 此时美国与墨西哥一体化有限

 

查看答案

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

B. 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 美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查看答案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B.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