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编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共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

 

(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 (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 (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解析】 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维埃政权的外在环境、内部国情和政权生存等角度分析。 第(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政权实行企业国有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推行农业集体化,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 第(3)问,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的。依据材料二信息“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掠夺进行原始积累、途径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地实现工业化。 第(4)问,“基本设想”,依据材料信息“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共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等两个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主要是因为戈尔巴乔夫

A. 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 放弃与美国争霸所取得的成果

C. 结束对东欧的控制

D. 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 普京执政时期

 

查看答案

(题文)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实际上是在不断后退,不但与美国和西欧国家相比,就是与日本、韩国相比也是如此。事实上,苏联除了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之外,在其他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地滑向第三世界国家”。苏联“不断后退”的根源是

A. 苏联领导人改革失败

B. 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了严重失调

C. 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 美国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政策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摈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的洋务运动相同的局限在于

A. 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

B. 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C. 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

D. 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查看答案

“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应该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五年计划的实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