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A 【解析】 从“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和材料中的“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是明律所特有,说明《大明律》对明朝大臣作了种种限制,由此分析,明朝皇权专制与过去朝代相比,又得到继续的强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没有明确材料的真实内涵;C选项说法错误,洪武十三年宰相制度便被废除,说明此是君权相权之间存在矛盾;D选项错误,本题涉及的是中央内部问题,不是中央集权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马数》中说:“若岁凶旱水佚(水灾),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猪)者为庸(劳力)。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灾也。”这表明他主张

A. 以工代赈,体恤民生

B. 追求华美,善用民力

C. 修筑宫室,祈求免灾

D. 重本抑末.刺激生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两篇《政府论》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只有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由此可见

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B. 英国的议会制度通过改革逐步得到发展完善

C. 议会是英国政治权利的核心

D.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认为:“英国政体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英国政体体现的权力关系首先是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凌驾于各实质权力之上,行使形式上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在实质权力部分,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这表明近代以来的英国

A. 英王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B.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C. 英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平行

D. 从1689年开始英王就是无权虚君

 

查看答案

“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重释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 既符合传统且又顾及人民的心理

B. 适应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 对国内外政治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D. 导致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