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

“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这一歌谣,是太平天国哪一军事行动中出现的

A. 定都天京

B. 北伐

C. 金田起义

D. 西征

 

B 【解析】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开始北伐,一直打到天津附近,“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正是太平天国运动北伐目标体现,故B项正确;A是1853年定都南京;C是在广西,不符合题意;西征主要是武汉地区等,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

B. 组织太平军北伐

C. 定都天京

D. 摧毁江北大营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时期的民谣唱道:“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兄弟姊妹都来到,降妖除魔声震天。”这说明

A. 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B. 太平天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C. 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D. 降妖除魔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请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着什么状况。

(2)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哪些人(指或阶级,或政治派别,或人物)作出了激烈的反应?(答出3个即可,这些人所作反应中的共同点是什么?

(3)他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或主张各是什么?(针对你所选的3个作答)

 

查看答案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

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什么样的核心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演变,以适应时代需要。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材料四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如何从君民关系的角度来阐述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材料二中董仲舒对君权是怎么论述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述对儒学命运的影响。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二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