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

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唐宋以后,有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时,举办“干叟宴”,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这种现象

A.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需要

C. 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 是宗法观念在生活方面的体现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尊敬老人,推动社会的“尊老”之风,以此进行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巩固自己的统治,故答案为B项。材料还涉及商朝时期,当时儒家思想尚未形成,排除A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这种现象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献帝建安年间同一事件的不同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魏书》

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后汉书·汉献帝本纪》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部。时操军兼有饥疫,死者大半。……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汉纪》

 

 

A. 吴蜀与曹军大战于赤壁

B. 周瑜是孙刘联军的主帅

C. 曹操率军在作战中失败

D. 曹军因饥饿瘟疫而失败

 

查看答案

明朝官修史书《太祖实录》曾三次修订。初修始于建文元年,靖难之役后,于永乐初重修,此为二修;但由于“成于急促,未及精详”,永乐九年第三次修纂。这说明

A. 重修实录有利于记载的准确

B. 历史编修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C. 古代官修史书力求精益求精

D. 实录修订随时代发展而完善

 

查看答案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的血缘亲族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中华文化主要发祥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族,形成君主集权。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Ⅰ》

材料四:秦始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统治百姓,此外还有抵御外部的侵扰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利害冲突。……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Ⅰ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对雅典民主制度产生影响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作出贡献的三位著名人物。

(3)材料四中提到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它与雅典民主制度对各自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材料一: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

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材料三: 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

请回答:

(1)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有哪些?据材料一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

(2)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