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廷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白虎通·宗族》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

(3)概括材料三包含的主要思想,说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西周王朝统治的作用。

 

(1)观念:宗法观念。制度:宗法制度。 (2)解释:凡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等级阶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 (3)主要思想:确保大宗的地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解析】 (1)观念:材料一中的人名里“先”、“祖”、“宗”、“孝”等体现的是对祖先的敬重、尊重等,所以这体现了宗法观念。制度:与上述宗法观念相对应的制度是商周时期的宗法制度。 (2)解释:上述图示中的横向关系都属于嫡长子继承制下的大宗,纵向的关系都属于嫡长子继承制之外的嫡子或者庶子继承,相比较大宗而言是小宗,所以凡嫡长子继承王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等级阶层:基于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的制度,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不同的等级或者阶层。 (3)主要思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即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为了确保大宗的地位而实行的制度。 (4)作用:西周王朝实行的宗法制是为了使得统治集团的继承关系形成固定的制度,以防止纷争和动荡,而宗法制就可以有效地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但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查看答案

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

A. 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

B. 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C. 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

D.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查看答案

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种变化说明

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 儒学思想产生影响

D. 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 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 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 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 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查看答案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