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在我国国家统一中的表现。

 

(1)变化:①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②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②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③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④法家思想的影响;⑤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思想:①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②帝国主义势力破坏着国家统一;③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或以武力统一为主、和平统一为辅)。 表现:①新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统一;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③反对分裂,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从“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到“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从“对共主的认同上”到“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直接概括内涵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地区联系、民族融合、文化传播、法家思想等方面回答说明原因。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得知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阻力,帝国主义势力则破坏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中“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得知孙中山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统一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以及不承诺放弃武力方面回答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象”,如荒原、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的绘画世界。下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结合材料信息及作品风格,可知该作品属于

A. 新古典主义美术

B. 印象画派

C. 浪漫主义美术

D. 现代主义美术

 

查看答案

中国欲加大资金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保障农村生活,扩大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改革公共部门等事务。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可以考虑向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 报纸和广播

B. 电影和电视

C. 铁路与飞机

D. 网络和漫画

 

查看答案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 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查看答案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1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图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④图3中、俄等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