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24年,一位欧洲思想家自费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

1824年,一位欧洲思想家自费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这位思想家的行为

①反映出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及思考

②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④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1824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这一历史事物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建立“新和谐公社”的背景就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①的说法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和谐公社”是英国人欧文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所以②的说法是正确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故③是错误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科学的理论,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方向的是马克思主义,所以④是错误的;综合以上所述,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 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

C. 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

D.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中外的“妥协”智慧

 

典型史例

简要分析

十二铜表法

贵族与平民的“妥协”,贵族必须按律判决并且遵循量刑原则,并且坚持私产不可侵犯。

清帝和平逊位

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但清帝逊位确是南北和谈的结果,为权利交接、速成共和创造了条件。

 

 

依据上表的主题,模拟其中的“史例”,任意举出两例中外历史上的有关史实,并进行简要分析。(要求:符合主题,试论结合,分析入理,表达清楚)

 

查看答案

13分)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6分)

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4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制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0万人。不过,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被排斥在选举大门之外。1885年1月,议会通过了《重新分配议席法》,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

—摘编自《英国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到1952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抗美援朝的发展态势和国际形势,得出了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的正确结论。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决议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3年12月,毛泽东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最后的、完整的阐述,这样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明确了。到1954年下半年,召开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宪法草案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摘编自《一届全国人大为什么在1954年召开》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普选改革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届全国人大在1954年召开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普选权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查看答案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