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冷战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数量——特别是导弹的投掷数量,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站在...

“冷战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数量——特别是导弹的投掷数量,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站在哪一方?’           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据此判断,横线上应填

A. 两极格局

B. 工业化

C. 多极化

D. 全球化

 

D 【解析】 根据题干“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可知,反映了在经济领域中商业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D项符合题意;两极格局是政治领域的,A项排除;工业化是18世纪到20世纪的主流,它的标志是机器大生产,与题干无关,B项排除;多极化指的是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多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与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速度无关,C项排除;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的东山再起……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 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C.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 世界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这一数据变化与下列罗斯福新政内容相关的是

 

1930年

1940年

拖拉机

92万台

156.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

6.1万台

19万台

玉米摘收机

5万台

11万台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 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 调整农业政策

D. 推行“以工代赈”

 

查看答案

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该政策的制定明显脱离苏俄的国情

C. 斯大林想借助该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D.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查看答案

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

A. 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B. 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 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 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查看答案

(题文)“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B. 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 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 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