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中进行,称试。阅读材料,完成...

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中进行,称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史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別。宋太祖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思,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題,让对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国绕第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祈: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題,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挙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1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2中的位置(填写代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1)目的:防止结党营私;方便皇帝控制科举,加强君主专制。特色:既测试举人对经义的掌握,又测试历史及时政;同时注重举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位置:①。地位: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文化内涵: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体现儒家礼制思想和皇权的至高无上;所有宫殿面朝正南方,体现一国之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有策者从经旨上阐述……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防止结党营私;方便皇帝控制科举,加强君主专制等方面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再从对经义的掌握、历史及时政、注重举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等方面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本题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图1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2中的位置是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中轴线体现儒家礼制思想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等方面指出图2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研究表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北方的农牧业分界线已经形成。《史记·货殖列传》对全国划分了四个区域: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其中山西为农牧交错区;山东是农耕区;江南是落后的种植兼渔猎区;龙门碣石以北是高牧区。(此处山指的是崤山;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龙门碣石均在渤海湾地区——引者注)。

可见当时的农牧业分界:自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向东北以陕北、陇东泾渭北洛水上游,晋西北山陕峡谷流域南缘龙门山,又东北沿着吕梁山、恒山,接燕秦长城至今辽宁境内。

材料二  历史上,由于政治、军事和民族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的农牧业分界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南北漂移的现象。

——均引自《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

(1)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二世纪,这条农牧分界线呈现出向北抬升的趋势。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分界线北抬的具体原因和影响。

(2)从公元四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农牧分界线又呈现出向南收缩的趋势,请分析收缩的具体原因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认同体现一个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知和情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出处

《尚书》

《诗经》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

解释

意即皇天将中国(天子所在的都城及附近地区)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武王治理。这是“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意即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意即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这是已知的“中国”一词最早的铭文记载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周时期为什么将天子所在的京师地区称为“中国”。从史料的角度说说“何尊”的价值。

材料二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严复《辟韩》

(2)依据材料,概括严复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辟韩》文章发表的背景。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节选

(3)依据材料,概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954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查看答案

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C. 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

D.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有3291件事。皇帝一天要处理问题411件事,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皇帝勤于政事

B.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明初政事繁多

D. 无人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古代走不出由盛到衰的周期律,原因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公共财政的崩溃,直接导致帝国的灭亡。由此可知

A. 制度性约束使平均地权成为王朝的长期愿景

B. 强调既得利益阶层给国家税收带来巨额损失

C. 王朝后期皇权衰弱难以主动实施改革和调整

D. 土地买卖不受限制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