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63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 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

B. 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 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的信息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导致经济词语描述变化,故C项正确;A时间不符;B中废弃说法错误;D时间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却都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D.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查看答案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

A.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B. 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查看答案

“一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有56个安排在东北。国家对东北的实际投资额占全国实际投资额的44.3%。从工业化的现实需要来看,当时重点布局东北

A. 适应了战后全球化和引资需要

B. 巩固了中苏友好同盟关系

C. 有利于尽快建立基础工业体系

D. 实现了工业布局合理规划

 

查看答案

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曲线②反映的经济形态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B. 曲线①反映的经济形态在我国近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C. 曲线④反映的经济形态最能代表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流

D. 曲线⑤反映的经济形态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X处可以用下列哪句诗比喻最为恰当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