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

A. 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

B. 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C. 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

D. 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

 

D 【解析】 孙中山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说明孙中山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包含民主因素,D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二者优劣,A错误;材料说明民主制度来源古代中国,并不是说西方哲学源于中国,B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明确反帝思想,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时间

银的钱价

农产品零售价

手工业品零售价

1835年

100

100

100

1843年

117

82

100

1844年

121

84

99

1845年

142

83

102

1850年

157

94

120

 

上表是1835--1850年银的钱价和农产品、手工业品零售价指数变化表。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 大量鸦片输入

B. 巨额战争赔款

C. 工业文明冲击

D. 西方商品倾销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B. 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

C. 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

D. 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

 

查看答案

范仲淹在杭州任职时,正逢大饥。他号召富人兴造土木工程,开展宴游活动。官府也翻新粮仓吏舍,日役千人。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下列对范仲淹施政措施的正确认识是

A. 招民为役以赈饥民

B. 不恤荒政伤耗民力

C. 鼓励消费刺激生产

D. 宴游兴造靡费财政

 

查看答案

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向东汉顺帝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材料表明

A. 儒学开始成为人才选拔的依据

B. 察举制走向历史终点

C. 东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所完善

D. 科举考试制度已发端

 

查看答案

战国思想家尹文重视君臣上下名分,“君不可与臣业,臣不可侵君事。上下不相侵与,谓之名正。名正而法顺也”,君主都应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正名分”思想的提出反映了

A. 儒家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

B. 没落贵族试图强化传统秩序

C. 小生产者要求建立权威政治

D. 新兴地主倡导君主集权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