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战国时期已经瓦解,被郡县制取代。但是,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又...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到战国时期已经瓦解,被郡县制取代。但是,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又大封刘姓诸王,“刑白马而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分封制的回潮说明

A.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 西周的分封制被后世普遍推崇

D. 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A 【解析】 血缘分封是分封制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大封刘姓诸王”在本质上是汉高祖巩固皇权的表现形式,故A正确;相比于分封制来说,郡县制更利于中央集权,故B错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已经瓦解,后世基本不沿用分封制,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分封的对象,而是说明汉高祖为巩固皇权而分封刘姓诸王,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

A.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 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C. 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 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 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 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 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查看答案

蔡襄在《端明集》中写: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故于文士,观其所长,随其才而任之,使其所能,则不能者止其术。说明蔡襄生活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查看答案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 中朝制度

B. 郡国并行制度

C. 刺史制度

D. 察举制度

 

查看答案

《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

A. 摧毁了宗法观念

B. 发展了分封制度

C. 确立了专制政体

D. 创立了科举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