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

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C 【解析】 试题郡县制与周代以来的“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材料中“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相符,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即三公,属于中央官制,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中“统一性”不符,故B项错误;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即皇帝制度,与材料中“统一性”不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

A. 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B. 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C. 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

D. 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周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走向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查看答案

郭沫若:“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这说明

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

D.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查看答案

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事宜,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B. 乙: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三纲五常

C. 丙: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

D. 丁: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

 

查看答案

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

B. 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

D. 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