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是如何修正这一模式的弊端的。

材料二:“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走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工业服务。 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示例一: 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论述: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总之,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发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示例二: 观点: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论述: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西方国家经济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在欧美广泛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同时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工业革命浪潮进一步席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工业革命是一个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引起了世界的深刻变化。 示例三: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论述与示例二基本相同)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1990年之后十四大以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回答。 (2)本体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即可,如材料可以从“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引起西方社会的急剧变化”“工业革命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述可以从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角度分析论证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穆斯林商人和水手成为亚洲诸海中活动的伟大创业者。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灯。因而,宋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要评价“古代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潜在可能从未实现”的观点。

材料二 1500-1800年,欧洲人利用他们与非洲和美洲越来越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三角贸易”,不断扩大对亚洲经济的全面参与。美洲的糖和大西洋的鱼为欧洲人提供了卡路里和蛋白质,亚洲的棉纺织品为欧洲人提供了衣服从而节省出大片牧场,美洲货币的大量供给使欧洲能够追求微观和宏观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欧洲在全球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用进口替代和工业品出口拉动战略,最终抵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

—招弗兰克《白银资本》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宋朝对外贸易架构的市场相比,1500-1800年的世界市场有哪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如表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如图示意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单位:百分比)

—表、图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3)指出材料三中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中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 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B. 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C. 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

D. 促进了区域集团化

 

查看答案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90年世界出口额从579亿美元增加到33320亿美元,40年中增加了57.6倍,年平均增长10.7%。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个机构

A.

B.

C.

D.

 

查看答案

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从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下列哪项措施最易导致上述现象

A. 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查看答案

某地区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份合作文件,包含如下主要内容。该文件是

A.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 《布雷顿森林协议》

C. 《欧洲联盟条约》

D.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