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

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D 【解析】 从材料的时间范围看,A、C两项均不符合;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君”到“国”的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己深深地影响到民间风气习俗的变革,说明近代国家观念己在民间悄然形成,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查看答案

清初某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指出:“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为政之道,必先田、市”。从上述的材料信息中可以得出

①他主张将富民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

②他的经济思想与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相似

③他认为“富民”可以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④他的思想是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经济政策的继承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到1850年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D. 改变了女性的婚姻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