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的基础上,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A. 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B. 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C. 商品化趋势明显
D. 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题文)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了87次战争。其中,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战争的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联系
B. 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 战争造成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D.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分布
“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在地方有了政绩,再经长官推举到中央,经过中央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B. 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C. 材料体现的是宋代以后普遍出现的平民政治
D. 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后,所有年满25岁的男性都有权参加帝国议会的选举。而英国在1884年议会改革后,选民权的比重也才上升到成年男性的60%。由此可见19世纪的欧洲
A.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和公开
B. 英国拥有更加强大的贵族寡头政治传统
C. 选举权的广泛程度不等于民主化的水平
D. 秘密选举会使处于依附地位的人受胁迫
(题文)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