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1)特点:中国:主要流行于民间;崇拜对象多样化(存在地区差异);崇尚公平、正直、忠义(体现传统价值概念或受儒家思想影响大)。 欧洲:参与阶层具有广泛性;寻金具有外向性。 共同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2)差异:中国“财神崇拜”:冲击了传统贱商观念,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欧洲“寻金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原因:中国:封建专制集权空前强化,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欧洲:推动新航路开辟和海外殖民掠夺,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引发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首先归纳中国:“财神崇拜”主要流行于民间;“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体现出崇拜对象多样化(存在地区差异);“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体现出崇尚公平、正直、忠义(体现传统价值概念或受儒家思想影响大)。 第二归纳欧洲:“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都体现出参与阶层具有广泛性;“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说明寻金具有外向性。 第二小问共同原因,结合两则材料来看吴中地区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响。 (2)第一小问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财神崇拜”虽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贱商观念,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并没有推动社会转型。而欧洲“寻金热”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转型。 第二小问原因,从中国来看,明清时期封建专制集权空前强化,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扼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从欧洲来看,“寻金热”直接推动新航路开辟和海外殖民掠夺,使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引发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由此带来社会的转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秦朝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个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 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 适应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 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

5.0

——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 美德工业产值超过英法

B. 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C. 老牌国家经济陷入停滞

D. 垄断组织推动生产力发展

 

查看答案

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这些条例和组织的出现主要源于

A. 城市化进程加快    B. 英国代议制不完善

C. 大工厂制的冲击    D. 工业革命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