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

列宁曾经对异常兴奋的工人群众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对文中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

C.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 【解析】试题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分析,列宁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新时代,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AB指的是二月革命;C是巴黎公社。所以答案选D。 文明史观   政治文明方面制度创新: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   现代史观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史观   《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给劳动者使用   革命史观   摆脱封建残余束缚和剥削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后写的几点学习心得,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一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摘自《维基百科》

材料二在20世纪的西方人眼里,辜鸿铭实在是当时他们心目中的时尚人物……辜鸿铭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孔学,与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会晤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甚至还被印度的圣雄甘地赞誉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此时也将他背后的那根稀疏的辫子赋予了某种新意,他对来访的著名英国作家毛姆说:“你看我留着辫发,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未了一个代表。”在此之前,他在《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一书中,就已经表露出这种观点:“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摘自施亮《辜鸿铭“傲霜枝”里的守旧与时尚》

材料三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摘自温源宁《一知半解及其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辜鸿铭“自相矛盾”的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辜鸿铭。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而输掉了另一场针对中国人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发动侵略而被挫败;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并获得了胜利。

——摘自(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材料二  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摘自(美)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潜在的入侵威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美双方对朝鲜战争结局产生不同认识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一大批人员下岗失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市贫困问题突显,引发众多社会、经济矛盾,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问题。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它建立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普遍享有单位保障或集体保障的基础之上。政府最初选择直接给予亏损企业补贴并在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希望企业能继续发挥安置工人就业、救助困难职工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功能。国家甚至指定银行贷款给困难企业筹集资金发放工资。但是企业亏损的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以国有企业贫困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越来越严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3年从上海开始试点,政府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后,各地逐步建立了普遍性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如完善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实施教育救助;建立贫困家庭的廉租房制度;对贫困家庭给予法律援助。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实现了城乡生活保障的均等化。至此,我国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摘编自《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请回答: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