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1983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文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有:稳定、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心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提出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改革流通体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五个“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五个“一号文件”在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1)主要内容: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位;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进——步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流通体制。 (2)作用:明确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农民创造性的发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促进农副产品流通,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促进了农村不断深化改革。等。 【解析】 (1)根据材料“第一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可知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位;根据材料“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可知是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可知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根据材料“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提出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改革流通体制。”可知是进——步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流通体制。 (2)关于中央五个“一号文件”在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明确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促进了农村不断深化改革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共产党宣言》进入各国出版发行的时间及译本语言

 

时间(年)

出版地

语言

时间(年)

出版地

语言

1848

伦敦

德语

1920

上海

中文

1849

德国

德语

1922

苏俄

东亚22种语言

1850

英国

英语

1923

苏联

阿塞拜疆语

1869

瑞士

俄语

1924

苏联

白俄罗斯语

1870

美国

英语

巴西

葡萄牙语

1882

俄国

俄语

1931

阿根廷

西班牙语

1885

法国

法语

1956

河内

越南语

1889

意大利

意大利语

1958

平壤

朝鲜语

1893

奥地利

捷克语

1970

土耳其

土耳其语

澳大利亚

英语

1972

伊拉克

库尔德语

1902

乌克兰

乌克兰语

1978

埃塞俄比亚

阿姆哈拉语

1904

日本

日语

1989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语

 

 

——-据《<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史及中译本的问题》

综合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它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古籍记载很多工匠来自于奴隶、罪犯刑徒。在清初废除“匠籍”制度以前,工匠都受政府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职业世袭,一业终生。但中国古代工匠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不断超越”的创新改造精神和“兴利除害”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摘编自余同元《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界说》

材料二  德国在中世纪末期以来逐渐培育出了现代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时期,德国工匠的技能技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在使用的材料、设计环节生产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德国人认为各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可能大小不同,但性质与地位没有尊卑之分。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和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德国人思辨辫能力强,喜欢探究世界底蕴、寻求终极真理。同时,工作勤勉、遵守纪律、讲究效率、质量意识等工作观在中世纪的行会里已经形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出的“天职观”赋予每一项世俗的工作以神圣的、宗教的、道德的意义。最后,德国的现代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培育基地和摇篮。然而,仅把“工匠精神”归因于民族特性和文化基础有失偏颇,国家的管理体制、工业化以来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决定“工匠精神”的更重要因素。

——摘编自钱宇虹《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工匠和近代德国工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匠精神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培育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C. 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

年代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外贸总额

1643

1502

1002

661.8

510.3

477.4

485.4

523.7

475.1

271.4

485.2

 

 

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 苏联经济建设忽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C.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D. 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

 

查看答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从共和国初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产生了50届政府,平均每年一届。一战之后,政府更迭速度加快,内阁平均寿命为6个月。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阁不能有效制衡议会

B. 两党制度下竞争激烈

C. 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D. 总统拥有的权力过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