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

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 【解析】 试题根据材料“近畿及山东等省”可以看出战争发生在北方。香港岛、广州在地理位置上不符合,排除A、B两项;C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发生在朝鲜海域的丰岛海战,并非在中国境内,也不符合“五尺童子”参战的史实,C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发生在京津地区,符合材料中“近畿及山东等省”,且“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也符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义和团的抗争史实,所以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 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 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D. 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查看答案

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

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淫掠焚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

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史料选取不同

B. 史观运用不同

C. 内外时局不同

D. 社会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

在此之前,清王朝是一个高度集权和极端君主专制的封建政权。自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以来,清王朝的王权危机日益扩大。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动摇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 改变了晚清的政治格局

C. 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D. 加剧了国人的反清意识

 

查看答案

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①清政府企图维护至尊国体

②清朝外交由华夷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变

③促进清政府外交的现代化

④清政府与英国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时间

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

1859年

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

1861年

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上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

A. 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

B. 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

C. 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

D. 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