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

清代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可见,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官商勾结官商身份难以界定

C.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变动         D.地方商业由官员垄断经营

 

C 【解析】 试题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商人获得巨大财富后,可以购买庄园等家产,被人羡慕赞扬。这反映了社会风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选C。A项错误,清朝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摈弃,反而逐渐的加强;BD项材料并未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科举考试采取分地录取办法,分南、北、中卷录取,南卷占55%,北卷占35%,中卷(西南地区)占10%,但名次高低不受地域限制。这主要是因为(  )

A.科举制的推广                      B.与边远地区文化交流增进

C.皇权的加强                        D.南方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 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 中国的白银矿产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 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 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 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 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但这是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同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黃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收价93卢布。

材料二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该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通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1)斯大林认为“苏联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对吗?为什么?结合材料一及相关知识,评价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工业化建设。

(2)概括材料二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