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西方“主权”思想开始引入中国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 【解析】 材料中的“主权”并不等于“天朝上国”,故A错误;甲午之后“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主权”思想引入中国是开始于甲午战争之后,故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但并不是近代中国分水岭,且材料无法体现“分水岭”的特点,故C错误;材料中的“主权”指国家和民族主权,这说明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故“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故D正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A. 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 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 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查看答案

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 政权发生更替    B. 社会形态转变

C. 国力对比变化    D. 文化途径迥异

 

查看答案

(题文)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宋代

A. 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 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

C. 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 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

 

查看答案

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 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C.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 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查看答案

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A. 削弱了皇帝权力

B. 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