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

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A. 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 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C. 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 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

 

C 【解析】察举制以“孝、廉”为选官依据,这体现了儒学的地位,“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并不能说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故A错误;察举之士“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B错误;“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体现了对选拔官员的才学和能力的考查,说明当时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士族门阀遭到抑制,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在吴、楚、赵、齐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王国中的高级官吏由中央任免。上述做法

A. 扩大了王国辖区的范围

B.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C. 形成郡国并行地方体制

D. 为汉武帝推恩令提供了借鉴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

A.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

B. 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

D. 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查看答案

据西周《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除了分封土地给盂之外,同时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其它在封鲁、封卫、封唐时,也同时赐有“殷民六族”、“殷民七族”、“怀姓九宗”。这一做法

A.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B. 加速了华夏族融合进程

C. 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

D. 反映了土地私有化趋势

 

查看答案

全球化改变着世界,这一历史潮流,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成为历史新阶段的特征。

格雷厄姆·汤普森(1998年)指出:“全球化的思想是一种言过其实的思想。最近30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重温具有‘金本位’极盛时期特点的那些话题”。罗兰·罗伯特(2000年)把全球化解释为“世界的压缩”,他指出,“我完全可以不时地滑回到只用‘全球化’这一名词来指自1870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尽管也展示可供选择的道路以及反趋势)。不过,我的意图一直是论证全球化这一总过程(和有时的逆全球化)至少像所谓的世界宗教两千多年前兴起一样持久”。

阅读材料,概括两位学者在“全球化”问题上的相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罗兰·罗伯特“自1870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以及格雷厄姆·汤普森“最近30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晋商”、“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闽商”是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的最具有商业意识、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当“晋商”、“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弃民”,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

—摘编自《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二到了近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开始崛起,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素逐渐融入福建人的血液。从19世纪末开始,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包括陈嘉庚、郭鹤年等。所以,闽商帮也有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

—摘编自《敢为人先新闽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晋商”、“徽商”相比,“闽商”具有哪些不同特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厦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列出具体史实。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商帮”赢得“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的原因。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你认为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