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称“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称洪秀全除推行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以外,他有社会革命的思想没有?他提倡男女平权,但他的宫殿充满了妃妾。这则材料反映出洪秀全

A. 主张在中国全面复兴西方基督教

B. 想打倒列强,恢复中华民族的自由

C. 企图建立新朝代而非新国家或新社会

D. 对于社会革命也是十分积极的

 

C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史料和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错误的;他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平均主义的社会。B项是错误的;他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不是打到列强。D项不全面。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两图,左图为秦朝政治结构示意图,与下图雅典政治结构示意图相比,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理环境

B. 种族信仰

C. 军事实力

D. 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 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 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 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D. 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查看答案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C.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 “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3)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等。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