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A. 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的补充    B. 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

C. 社会转型缺乏动力    D. 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

 

C 【解析】A项与“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不符;B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亦官”的身份;“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从而使商品经济发展受阻,使得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经济领域的现象,与封建伦理道德的强化无关,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女当尼姑,并严禁寺院收儿童为僧,二十岁以上的青年愿意出家,须由父母申请,经官府批准,出家三年后还得赴京考试,不合格的遣发为民。这些规定

A. 使佛、道等宗教走向衰落

B. 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C. 是为了提高僧尼的宗教水平

D. 是实行政治专制的重要表现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发展造成农业衰退

B. 工商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工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明初建房、骑马、乘轿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所限制。嘉靖末年,逐渐发生了变化,“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 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

B. 等级限制受到冲击

C.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D.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查看答案

《水浒传》中凡涉及打点官差狱头、收买人心等都离不开银子;据史料记载,宋初全国白银总产量维持在20多万两的年产水平,当时每年全国财政收人有数千万贯,换算成白银达数千万两甚至,上亿两,GDP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据此可知

A. 白银在北宋已是主要货币

B. 文学作品没有史料价值

C. 北宋并没有出现财政危机

D. 明朝可能广泛流通白银

 

查看答案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 农耕经济的落后

B. 西方国家的侵略

C. 人口压力的承重

D.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