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

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

A. 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    B. 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

C. 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D. 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

 

C 【解析】董仲舒、王莽、朱熹等人对井田制的肯定,是由于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导致人们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矛盾的办法,而对井田制产生的虚幻的愿望。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排除B项;D项结论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查看答案

(题文)今(西汉),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该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

A. 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B. 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 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 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刺史巡察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吏。第一条是诏问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另外五条分别是打击地方豪强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苟阿所爱,蔽贤宠顽恃怙荣势,请托所监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等行为。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 阻止农民破产,增加政府收入 D. 防范官员腐败,稳定社会秩序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材料二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下)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注: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据材料一,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

材料三: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4)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

材料二一战到二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贸易、金融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以及国外殖民地联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使外汇交易向有利于这些大国的方向发展。

—《世界通史资料汇编》

(2)据材料二,为改变这一混乱状态,西方大国作出了什么努力?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

原料来源

半成品加工

假发制造

包装材料

组装地点

中东国家

中国台湾地区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印尼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该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单位:亿美元)

 

项目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

279

21个发达国家

3129

22185

 

 

—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趋势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