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B 【解析】 根据“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下降,故B正确;汉朝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力主联齐抗秦,遭谗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闻讯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据此可知

A. 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受到冲击

B. 屈原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C. 推动了民族间交流和文化认同感

D. 秦朝加强了边疆地区控制与管辖

 

查看答案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查看答案

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据此可知,他们

A. 反对君主专制权力

B. 政治主张根本对立

C. 实质反对君主制度

D. 具有民主化的倾向

 

查看答案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