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近代”的含义,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选项C中体现的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应选C;A是说分工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说小农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说商业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高一学生李亮在《梦粱录》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请你判断一下该书作者最有可能生活在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隋朝    D. 宋朝

 

查看答案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的一首民谣,表达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杰出贡献在于

A. 棉纺织业

B. 丝纺织业

C. 麻纺织业

D. 毛纺织业

 

查看答案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下面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年份

民国元年

民国二年

民国三年

民国四年

民国五年

民国六年

民国七年

民国八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二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这种经济形态在阶段6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从材料二、三中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