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

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 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

D. 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于是出现了题干中“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的现象,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排除;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对材料中表述的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 实质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B.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交换

C. 农民在土地上分散劳动

D.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陆地主权忽视海洋

B. 积极培育国内经济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中外朝贡贸易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清政府“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要“将私自出海者杀头和灭族”。这样,以后“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实行了什么政策?其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材料二“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左宗棠

(2)材料二所言内容在哪次改革运动中得以实现?这次改革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艾跃进《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16-18世纪,世界上哪些国家曾经控制了海洋,成为海上霸主?19世纪中后期,哪个国家成为了世界贸易中心?其取得这个地位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 孙叔敖

B. 管仲

C. 李冰

D. 郑国

 

查看答案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洋务运动的推动

C.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