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 【解析】 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这里涉及到的三个国家都是欧共体成员国,再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60~70年代”推断,应是欧共体国家间的合作促成了成员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机械化,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故选B;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应该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故A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涉及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问题,与农业生产力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涉及到的是货币体系问题,这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这最能说明

A. 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将世界经济全球化划分为三阶段:从1492年到1800年为全球化1.0版本,从1800年至2000年为全球化2.0版本,从2000年后进入全球化的3.0版本。下列有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在1.0版本中国家力量起着主导作用

B. 在2.0版本中世界经济趋向于有序化

C. 在2.0版本中力量主要源于跨国企业

D. 在3.0版本中国家疆界意识逐渐淡化

 

查看答案

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反映出

A. 下放权力解放了生产力

B.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

D. 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

 

查看答案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英用著名经济学家庇占曾对英国国有化改革评论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能而且必须存在若干社会化的工业,但是这仅仅是资本主义大海中的小岛。”材料说明英国的国有化改革

A.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B. 提高了二战后英国的生产力

C. 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D. 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