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同学搜集到唐朝晚期的二则史料,一则是关于唐文宗禁止京城夜市的诏令,另一则史料中...

某同学搜集到唐朝晚期的二则史料,一则是关于唐文宗禁止京城夜市的诏令,另一则史料中有“锦江(成都)夜市连三鼓(三更)”的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市的管理落后于新形势    B. 南方夜市比北方发达

C. 市已经突破时空的限制    D. 夜市已经与早市相连

 

A 【解析】材料“唐文宗禁止京城夜市的诏令”反映了政府对夜市的禁止政策,“锦江(成都)夜市连三鼓(三更)”反映了成都夜市的存在,这说明了政府对市的管理落后于商品经济的形势,故A正确;材料没有将南方夜市与北方进行比较,不能说明南方夜市比北方发达,故B错误;市突破时空的限制是在北宋,故C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夜市已经与早市相连,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时东京开封城内:倘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南宋时都城临安城内沿街的临时工匠,如补锅、修鞋帽、穿珠子、修刀剪、磨镜等匠人,随时可叫唤,大约有数十种。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 行业分工开始出现

B. 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C. 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查看答案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查看答案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 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 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查看答案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查看答案

(题文)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