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采取了更有强度的经济管制,但被联邦最高法院判定违宪。罗斯福采取增加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等方式施压,最终扫清了新政实施的司法障碍。该事件说明
A. 总统权力高于联邦法院
B. 三权分立体制动摇
C. 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张
D. 联邦法院无法制约总统
“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A.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B. 较大幅度削减关税
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注重经济立法活动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宗主国利益。根据这种观点,19世纪英国在对埃及、澳大利亚、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时最先开始建设的项目可能是
A. 交通设施
B. 水利设施
C. 教育制度
D. 议会制度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未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 罗马法推动了其生产方式的改变
C. 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
D. 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一致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 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B. 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 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D. 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曲线图是描绘经济发展走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图1是1952—2002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图,图2是1985—1991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图。综合这两幅图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
A. 国民人均收入与物价指数都较稳定
B. 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C. 市场经济出现导致物价变化剧烈
D. 物价变动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