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宗主国利益。根据这种观点,19世纪英...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宗主国利益。根据这种观点,19世纪英国在对埃及、澳大利亚、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时最先开始建设的项目可能是

A. 交通设施

B. 水利设施

C. 教育制度

D. 议会制度

 

A 【解析】交通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进行商品输出、原料掠夺,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这符合材料“优先考虑宗主国利益”,故A正确;水利设施并不是直接有利于商品输出、原料掠夺,故B错误;教育制度建设也不能直接为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带来经济利益,故C错误;议会制度属于政治方面,也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未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 罗马法推动了其生产方式的改变

C. 罗马法在近代西方受到重视

D. 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本质一致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这说明苏格拉底

A. 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B. 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 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

D. 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查看答案

曲线图是描绘经济发展走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图1是1952—2002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图,图2是1985—1991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图。综合这两幅图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

A. 国民人均收入与物价指数都较稳定

B. 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C. 市场经济出现导致物价变化剧烈

D. 物价变动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入

 

查看答案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A. “双百方针”在教育领域落实

B. “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D. 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查看答案

“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这体现了

A.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C. “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D. “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