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基本工业建设...

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3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A. 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B.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抵御了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

D. 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完善

 

A 【解析】国民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建设的计划和议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加强,故A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错误;1928年日本尚未大规模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故C错误;国民政府时期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趋向完善,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 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

B. 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C. 国民党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D. 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

 

查看答案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 长征的胜利结束

C. 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 遵义会议的召开

 

查看答案

《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A. 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 新闻报道众说纷纭没有价值

D.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查看答案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 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 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 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D. 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查看答案

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曾列举天津商会开办以来“解商纷,纾商困,救商急,恤商难”,此外还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材料反映出商会

A. 主导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B. 解决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障碍

C. 践行了“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D. 履行了基层政经一体化组织的职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