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

(题文)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

B. 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

C. 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

D. 分封宗法体制逐渐解体

 

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称王,这反映了当时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宗法等级秩序加强,应该是逐渐瓦解,故A错误;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棘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摘编自[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泰勒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是怎样被破坏,又是怎样“保持”下去的。

(3)综上,我们可以总结或反思哪些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为相数十年,政绩显赫。面对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处在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他首先整理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同时,公元前536年,他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子产还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许贵族随意干涉百姓的经商活动,坚持实行“市不豫贾”。他不毁乡校,广开言路。对内宽猛相济的方针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子产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郑克堂《子产评传》等

材料二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子产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其中“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以下可以作为该罪行证据的史实是

①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②日本突袭珍珠港

③日本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

④德国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深刻反思。下列事件中,意在阻止形势恶化,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二战爆发的是

A. 国际联盟的建立    B.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 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D. 《非战公约》的签订

 

查看答案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矛盾的激化

B. 十月革命的影响

C.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列强控制的放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