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

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此次“壮举”

A.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D. 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

 

B 【解析】 根据“刘伯承”“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结合所学,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了中原革命根据地,从此,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故B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时间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不合题意,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四年抗战”逐渐成为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凸现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下列史料,最能印证它的是

A.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在长春活埋了200多人

B. 1931年到1935年,日军在东北共伤亡169660人

C. 1933年到1937年,中国完成了沿海要塞区的建设

D. 中国迫使美英在1943年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查看答案

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上述电文主要针对

A. 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

B.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C. 中国同盟会发动系列起义

D.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

 

查看答案

1898年,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这表明清政府

A. 利用舆论加强监督

B. 扩大普选权的范围

C. 全面改革科举制度

D. 调整政治参与方式

 

查看答案

《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

A. 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B. 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C. 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D. 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查看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冈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A. 丞相制的废除

B. 内阁的设立

C. 八股取士的实施

D. 军机处的设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