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四...

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四种品德,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这位学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B 【解析】孟子认为性善论,人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自己的自我修养达到保持这几种品德,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时期,“建国”在性质上总是与“分贰宗”相一致的。不管是封同姓诸侯或者异姓诸侯,均为周宗族的分宗。这反映了

①西周分封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②诸侯之间的等级相同

③周王通过分封直接管理地方

④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形成了贯穿全球的市场经济。与此同时,长期的经济停滞和缓慢增长促使发达国家摆脱了凯恩斯主义的束缚,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推行经济贸易自由化政策。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范围迅速扩展,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不仅直接刺激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资本的迅速流动,而且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

—张书琛《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不够充分,经济结构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立法不全,便于投机;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从而给“国际游资”留下可乘之机。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汇率、利率的变动传导给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经常出现不利波动,发生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充分说明这一点

—喻志军编著《国际贸易》

(1)根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结合所学,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3)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全球化的?

 

查看答案

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曾经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到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大量外流的比照》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巳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中国货币银元》、《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西欧)实受多银之害的?

(2)依据材料一白银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

 

查看答案

2004年,越南杂交稻所用稻种80%以上从中国进口,由于大面积、大幅度增产,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稻米出口国。同年,美国采用中国杂交稻技术种植的面积为80万亩,杂交稻比本国良种增产20%以上。这反映出

A. 中国主导了一些国家的粮食生产

B. 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技术赶超发达国家

C. 世界粮食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D. 中国努力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查看答案

据统计,二战前的1913-1938年,世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只增长0.7℅,而到战后的1948-197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7℅。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B. 各国贸易壁垒被取消

C. 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D. 国际贸易组织纷纷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