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20088月《大生》

材料三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 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时遗留的危机是由当时什么政策导致的?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实施新经济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原因及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20 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探索了一条在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向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背景:经济危机波及到农业,农产品积压,农产品价格猛跌。 措施: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目的: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 (3)两个运动: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生产的大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富裕起来。 【解析】 第(1)问,“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战时遗留的危机是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等角度分析。 第(2)问,“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经济危机波及到农业,农产品积压,农产品价格猛跌。“措施”,依据材料信息“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得出: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目的”,依据所学知识从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角度分析。 第(3)问,“运动”,依据材料三信息“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得出;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策”,依据材料信息“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生产的大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富裕起来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古典”发展模式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哪一种传统的经济政策?美国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其具体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你获得哪些重要启示?

 

查看答案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 改变了苏联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 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 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查看答案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互联网的诞生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撤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

A. 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    B. 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 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    D. 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危机

 

查看答案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

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心            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