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江南民间丝织业最兴盛时,南京、苏州和杭州的织机为5—5.5万张,盛泽等市镇和乡村约为1.5万张,再加上镇江、嘉兴和湖州,以及乌镇等市镇,总共为8万张,而官营织机大约为3500张。

—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江南丝织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的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保障。”

材料三:1832年一家英国报纸用既满意又警觉的口吻宣称:“大不列颠的制作业体制,以及由之而来的大型市镇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材料四:1952年—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据材料四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1)变化:私营丝织业超过官营丝织业(居主导地位)。 因素:商品经济发展 (2)条件:殖民扩张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技术条件。 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数据民营的“5—5。5万”“1。5万”“8万”到官营的“3500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民营丝织业超过官营丝织业的经济因素是商品经济的推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官营手工业由于管理腐败,成本高昂,日渐衰落。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保障”分析组织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材料时间信息“1832年”和“大不列颠的制作业体制”可知,该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材料“由之而来的大型市镇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增长”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结合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3)第一小问“变化”需要学生从材料的图表中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原因”可联系“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等相关史实分析归纳即可。第三小问“重大影响”联系一五计划的影响分析归纳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查看答案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A.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19世纪末20世纪初

C. 20世纪40、5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初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90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德国总理科尔,在讨论欧洲未来时说:把法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希腊这样的国家绑在一辆战车上奔驰,其结果很可能是会拖垮它们,也会给你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危机。材料说明撒切尔夫人认为

A. 英国不会参与法德两国主导的欧洲一体

B. 欧洲一体化会拉大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C. 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D. 成员国发展水平的悬殊差距将严重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查看答案

(题文)某学习小组以某一城市近现代的发展为研究课题来见证中国的复兴历程。小组成员收集的相关材料有:

①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较早的聚集了近代中国各种性质的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据此可判断这座城市是

A. 上海

B. 广州

C. 南京

D. 厦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