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工业时代(18世纪中叶以前),由于行政人员数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工业时代(18世纪中叶以前),由于行政人员数量少,军队行动缓慢,信息传递耗时较长,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很薄弱。中央政府仅负责军队、治安、税收等核心职能,学校、喷泉、引水道等公益设施多来自民间捐赠而非中央政府。大量非行政人员,比如封建领主、显贵、士绅,负担着协助政府治理地方的任务。官员能力低下,机构职能交叉,致使行政信息得不到妥善的搜集和管理,更遑论在中央与地方、官员与最高统治者之间传递。在新的工业时代,政府获得的新能力可以“PEP”表达“P”代表“plenty”(丰裕),国家财富迅猛增长;“E”代表“energy”(能源),自然能源和无生命的机器取代了人类的技术和劳动;“P”代表“penetration”(渗透),政府能够通过自己的代理人直接作用于民众,同时,在收集、储存和检索信息方面的巨大的新能力,还有公务人员数量的巨大增加,政府的渗透也相应地大大增强。

—摘编自(英)塞缪尔•E•芬纳《统治史》

材料二:

在我们作出“在第一个工业革命中,市场是唯一的推动力,与政府丝毫无干”这个结论前,应该记住:使英国地位与别国不同的这个市场环境的特点,大部分还是国家行动所造成。英国自十七世纪内战以后政府演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创造一个相当严密和统一的市场。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不列颠国家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利用它使人们能自由发挥能力和利用资源的影响,在几代人的时间里致力于建立一种能掀起工业革命的社会结构。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前工业时代政府行政的特点,并指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政府能力的增强创造了哪些条件。

(2)材料二中作者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试用所学的英国史相关内容对作者的观点加以说明。

 

(1)特点:边疆管理不善;公共职能有限;依赖地方精英;官僚机构效率低下。 条件: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国家财富迅猛增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的应用和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善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2)观点:政府行为推动工业革命。 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另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很薄弱”可以归纳为边疆管理不善;由“中央政府仅负责军队、治安、税收等核心职能,学校、喷泉、引水道等公益设施多来自民间捐赠而非中央政府”可以得出公共职能有限;由“封建领主、显贵、士绅,负担着协助政府治理地方的任务”依赖地方精英;由“官员能力低下,机构职能交叉,致使行政信息得不到妥善的搜集和管理,更遑论在中央与地方、官员与最高统治者之间传递”可归纳为官僚机构效率低下。 条件:可从经济、政治和技术等条件入手思考作答。由“国家财富迅猛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国家财富迅猛增长;由工业革命后各国民主制度发展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为政府能力的增强创造了条件;由“自然能源和无生命的机器取代了人类的技术和劳动”再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进可以得出,新能源的应用和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善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2)这一题属于观点提炼和论证题,首先要根据材料提取出关于题干要求的“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关系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史实来进行论证,要注意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由材料二中的“英国自十七世纪内战以后政府演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创造一个相当严密和统一的市场”和“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不列颠国家……致力于建立一种能掀起工业革命的社会结构”信息可以归纳出的论点是:政府行为推动工业革命。 论述:需要结合英国政府的行为和政策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法律等角度来分析怎么推动了工业革命。具体来说,政治上,“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对外关系上,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日益扩张的海外市场需求推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经济上,“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工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法律上,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保护发明专利,催生了一批技术成果,在技术层面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贷削减大半。为了鼓励民众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降到30%。1981-1987年,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撒切尔夫人政府的这些举措

A. 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

B.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开创了“新经济”发展模式

D. 造成了经济“滞胀”局面

 

查看答案

二战后,日本经济计划的整个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界与政府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是经济企划厅负责收集必要的情报资料,并协调有关省厅准备文件、然后起草报告的过程。这一状况反映出

A. 日本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B. 经济企划厅成为日本最高权力机构

C. 企业经济计划必须服从政府的意志

D. 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得益于政策环境

 

查看答案

(题文)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A. 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 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 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 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1936年,法国政府召集了全国范围内的劳、资、政三方谈判,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工人的工资,重申工会自由和集体合同的原则,还确立了每周40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企业设立职工代表等制度。这表明法国政府

A. 力图缓解经济危机    B. 已经建立完善社保体系

C. 需要缓解财政压力    D. 急需扩大国内国际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