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7~18世纪 思想家李贽在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7~18世纪

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杀,其著作在明清两代均被列为禁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雍正设立军机处。

广东十三行成立。

乾隆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并拒绝了英国开口通商的要求。

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启蒙运动。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目的是想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

美国1787年宪法正式生效。

法国大革命爆发。

19世纪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戊戌变法。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议会改革。

马克思主义诞生。

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日本明治维新。

20世纪初

中华民国成立。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7~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涉及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示例1 论题:中西两种不同的近代化道路 阐述: 西方: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中国:首先改变有形的物质,然后改变政令,最后变革人心。 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及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理性”和“科学”构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在启蒙思想影响下,英美法等国先后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及。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示例2 论题:17~18世纪中西文明不同的发展趋势 阐述: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得到强化。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 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西方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 示例3 论题:西方文明的冲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阐述: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灾难,但工业文明的冲击也给中国带来近代化的机遇。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深重,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 伴随着西学东渐,封建思想受到冲击,中体西用、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 总之,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加速了由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17到20世纪初期中外社会发展状况的对比,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归纳并充分利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证的能力。首先,从上述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中分别找出能够说明一个主题的史实来确定主题。如中西两种不同的近代化道路。其次,结合所确立的主题,根据材料和所学中西方的近代化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充分论证即可。注意:至少三组史实,尽量做到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马克思认为,英国的侵略使中国与外界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但马克思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91年12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各国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

A. 热战对峙,局部战争    B. 经济封锁,区域联合

C. 军事遏制,政治对抗    D. 和平演变,意识渗透

 

查看答案

英国BBC广播电台曾发行了一部纪录片《The Chinese Are Coming》,探究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并讨论一个热门的问题即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这说明

A. 中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B. 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

C. 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

D. 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世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 全球化

B. 多极化

C. 一体化

D. 集团化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该咨文发表的背景有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C. 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 美苏意识形态的紧张对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