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A. 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B. 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C.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D. 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C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看,形成“救国热潮”是在19世纪末。联系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因此“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故答案为C项。A项是在1937年,B项是在1924年,D项是在1915年,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 爱国主义

B. 民主科学

C. 追求真理

D. 平等进步

 

查看答案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查看答案

110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知识分子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A. 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    B. 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C.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D. 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查看答案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日,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日,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