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戴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戴高乐政府选择了一条与西德自由经济政策不同的道路。他试图通过国有化、结构改革以及经济计划,使国家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戴高乐表示,“国家的最高使命在昨天是作战,而今天是生产。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天能否强盛取决于经济。……这便是我的政府采取国有化、国家监督和现代化措施的主要动机。”

1946年法国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此后,法国国有经济继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渗透,创建了大量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和公私合营企业等。在西方国家中,法国的宏观调控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指导更有力。从194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当时,法国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通讯、原子能等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它们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上都居领先地位。法国的国有企业大多组建成集团,中央政府只管理总公司,分公司由各集团自行运营,以提高管理效率。

——摘编自唐逸如《法国二战后国有化浪潮解密》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1951年,国家开始实行棉纱统购;1953年10月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以后统购统销扩大到粮、棉、食油、糖、烟、茶、生猪、桐油、木材等农副产品。……实际上是通过工农产品间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生产汲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

——摘编自王橙宇《60年中国经济曲折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国有化浪潮”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并指出中法两国经济建设的不同点。

 

 

(1)特征:国有经济向更多行业和领域渗透;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计划;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益。 背景:法国面临迅速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的迫切要求;二战后各国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建设;吸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笫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性。 (2)评价:增强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生产发展缓慢 不同:法国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国企为主导,使政府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者,促使国家强盛;中国是实行国家对经济和市场的全面的直接管理,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解析】 (1)主要特征:从“他试图通过国有化、结构改革以及经济计划,使国家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可以看出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计划;从“法国国有经济继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渗透,创建了大量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和公私合营企业等。”可以看出 国有经济向更多行业和领域渗透和提髙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益。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二战后的经济状况是法国面临迅速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的迫切要求;世界经济的主要情况是二战后各国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建设,且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悄然开始。 (2)评价:从材料来看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是逐步开展的,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增强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此外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生产发展缓慢。不同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得出,双方最大的不同是政治制度的差异,这一点导致了其他方面的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查看答案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入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本质上反映了

A.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B.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C. 跨国资本全球流动

D. 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查看答案

1967年西欧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截止到2016年欧盟成员国发展到28个。然而,英国却于2016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支持率达到51.9%,此外意大利也在想方设法“脱欧”。这些“脱欧”现象说明

A. 欧盟内部国家利益尚需协调

B. 东西欧国家间矛盾不可调和

C. 欧洲区域合作水平严重下降

D. 域外大国介入造成欧盟解体

 

查看答案

(题文)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该立法主要是为

A. 加强土壤保持以维护生态平衡

B. 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 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

D. 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